![](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yuchunyuchun/1387819081-665748830.jpg)
鄉原古統:台北名所繪畫12景。總督府夜景。膠彩、紙。21.7 × 18.7CM
(圖片來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art/)
林天瑞:月世界。1968油彩、畫布。88.5 × 129CM
(圖片來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art/)
去看展覽是3月9日的事了,要去看展時滿腦子在想報告要怎麼寫?
加上課堂看到的風景畫幾乎都不是自己親眼看過的風景,
所以也很期待從這個展覽看到畫中的台灣。
這個展覽看下來,感覺很複雜也很多,剛開始覺得有點沖淡我原本的期待,
原本以為我會看到「很風景 」的台灣,但我怎麼會覺得沒有很多我喜歡的畫?
且看完展對內心的衝擊有點大,因為我發現,其實我好像並不了解我所生長的這個地方,
也可以說,原來台灣有那麼多面貌,也可以說原來畫家眼中的台灣跟我眼中的台灣有些是有些差距的。
不曉得是湊巧還是其實DM設計也是有經過調查的?
我印象較深的其中兩幅(系列)畫剛好分別就是這次展覽DM封面--「台北名所繪畫十二景」、
三月北美館活動表的封面--「雙連天主堂」,和林天瑞的「月世界」。
「台北名所繪畫十二景」我覺得是一系列很可愛的畫作,
這系列的畫也讓我想到擺放在城品書店裡的那些書本水彩畫的明信片(並不見得都是風景明信片)。
其中的「新公園」怎麼看它我都覺得很像有座旋轉木馬遊樂設施在裡面的感覺,
我特別喜歡「總督府夜景」這張,還買了張明信片回家,
因為在近幾年在電視上看到總統府,老聯想到吵吵鬧鬧的抗議,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寧靜的總統府,
一片祥和的感覺真棒!畫面下方的三輪車、老式汽車等交通工具,雖然看不出人物和穿著,
但我腦中的畫面很像電影中的場景,彷彿等等下車的男子都是穿著黑色的西裝,頭戴黑帽子,戴白色圍巾;
女生則是穿著旗袍。這樣滿星的夜空不像是下著雨的情景,但下面的畫面讓我幻想到的人物我倒覺得很像是要搭配著寒風和細雨。
我很喜歡「雙連天主堂」這幅畫和他搭配的框架。
我並不知道實際的「雙連天主堂」是什麼樣子,但畫中的教堂有種高聳可直到天上的感覺,
它的線條加上使用油畫的媒材讓我覺得更有力度和立體的感覺,整個很堅定穩固,
裱框的純黑色框架也是讓我覺得它跟畫作很搭配,很有一體的感覺。
描繪月世界這幅圖是跟我自身對於畫中地點感覺最不同的一張,
基本上我對於月世界這個奇特的景觀地形感到非常的懼怕,
且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壯觀」的地形,但我在畫中並沒有找到這兩個我原先對於這個地方的感覺,
既沒有可怕也沒有壯觀的感覺,我也沒有因為他少掉了壯觀跟可怕而使我對月世界這個地方有不同的感覺,
我不會覺的畫家沒畫出可怕的感覺有什麼不對,但它沒有壯觀的感覺我倒覺得有點怪怪的,
因為我以為這是大家都有的感覺。……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也是我主觀的感覺!
不過下次經過這地方我仍然會快速通過或是把眼睛閉起來!